Day 1


8月11日上午,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联欢厅聚集了一批“蓝精灵”。他们统一着装,意气风发,相聚一堂只为一个共同的目标——2017“生态治水”科学考察。本次科考活动由杭州市科委、杭州市青少年活动中心联合主办,杭州市环保局进行指导,杭州市科委政策法规处副处长刘海琳、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部部长何振宇、杭州市环保局高级工程师王昂、杭州市环保局王岢等出席启动仪式。



当科考队员代表马浩璐从市科委领导刘海琳手中接过科考旗帜时,标志着为期一周的2017科学考察活动正式开启。



随后,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部何振宇部长发表讲话,他指出,“安全第一心中记”,在考察的过程中一切以学生的安全为第一要义,学生的安全责任要时刻扛在肩上、记在心里。此外,何部长抛砖引玉,以往年之科考经验寄此次科考之希望,希望科考队员在科考过程中学会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学会自理、学会合作、乐于探索;科考辅导员要努力创建氛围、鼓励探究、规范过程,为科考的顺利开展提供服务保障。



杭州市环保局高级工程师王昂老师为科考队员们开展了讲座,分析了有关生态治水的现状和案例。


下午,科考队员们分组进行了水质快速检测和分光光度计等仪器使用的培训。








Day 2


8月12日,科考队前往江干区治水办开展交流。


江干因水而名、因水而兴,素有“钱塘江畔金江干”之美誉。其地势平坦,属于平原水网地带,河网纵横交错,水域面积4.78平方公里。江干区通过和睦港系统治理、“5+2”特色河长制等治水举措,全面开展“五水共治”攻坚战,是杭州乃至全省治水的标杆区。



全体考察队队员一同聆听了由治水工程师带来的一场精彩讲座。讲座中,治水工程师为科考队员们清晰地介绍了江干区的治水经验、科普了水体知识以及工程治水和生态治水的案例应用。



科考队员们针对治水现状争相提问。



下午,科考队赶往丁桥新城二号港。治水工程师带领科考队员参观了治理完善的丁桥新城二号港,并介绍了运用在丁桥新城二号港的各项设备,如多相微滤设备等。科考骨干也为各小组进行了采水的演示。





随后,科考队分为4组,沿河岸分别设置4个点,进行采水。






采水结束后,科考队员们返回中心进行水质检测分析。







Day 3


“一河穿城过,碧水青山满城绿。”这条全长3.8公里,北通运河、南接西湖,两岸建有2.3公里的生态廊道,是杭州境内唯一一条连接了两大世界文化遗产的生态廊道。而在过去,古新河是一条令周边民众头痛的黑臭河,如今已变身杨柳依依、水绿船行的城市河道,且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




在米市巷一带,翠柳扬风,绿竹婆娑,是闹中取静的市民休闲之地。每天,有不少资深垂钓者摆好渔具,端坐在河边静心垂钓。而长2.4公里的下游,沿河有46个大大小小的雨水排放口。与河道雨水口相连的居民小区、餐饮商业店铺、道路等排水管道都被埋在地下,即便是有人偷接管道也很难察觉。


8月13日,科考队队员来到古新河水域进行水质考察,分组沿古新河两岸进行采水检测。






根据古新河沿岸水质检测结果,对水质情况做进一步分析。据悉,古新河早已采用微生物修复技术来增强其自净能力,由污染源生物拦截、微生物强化治理、生态修复等技术有机结合而成,不再依靠换水来维持水质。


通过此次古新河水质检测分析,科考队员们对综合治水有了更深的认识。






Day 4


8月14日,杭州少年科学院2017年“生态治水”科学考察队来到了永康杨溪湿地。


走在路上,迎面的风似热浪扑来,尽管烈日炎炎,却丝毫没有减少科考队员们的热情。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四组队员进行分工、相互合作,开始了采水任务。






据了解,以前,杨溪水库三类水占多数,主要是氨氮、总氮、平均五日生化需氧量、大肠菌等指标较高,影响了水源的级别。而这些污染源主要来自于畜禽和生活污水,虽然永康市早几年就采取了一些措施,但由于有相当部分渗透到土壤中,再加上污水处理系统监管不正常,时开时不开,所以使得污水排放处理工作十分艰难。

在生态治水的必然要求下,杨溪水库生态湿地工程应运而生。杨溪湿地以保护饮用水源地为目标,规划总面积232.24公顷,其中各类湿地面积147.61公顷(不含水稻田),湿地率63.6%。该区域群山环抱,资源丰富,有河流、水库和人工湿地。湿地动植物资源丰富,维管束植物413种,脊椎动物159种,并伴有独具地域特色的湿地文化。


与此同时,永康又构筑了第二道防线河道整治。对入库的支流,如舟山溪、新楼溪进行河道清污清淤后,在河岸植池杉、沿阶草等树木、水草,已建生态护岸10多公里。同时,在河道上建了18座滚水坝。那么,湿地生态工程建成后,其效果如何?就检测项目而言,今年1至7月,平均氨氮浓度、总氮、平均五日生化需氧量都明显下降。



此次野外水样采集工作,队员们不怕辛苦,齐心协力,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探索精神。正如科考队员说:亲身参与野外科学考察活动不但提高了自己的科学素养,也让自己拓宽了视野,增强了合作意识,收获了知识与感动。






Day 5


8月14日上午,科考队来到小南湖采集水样。小南湖,位于西湖最南面,这里也是西湖边游客最集中的地方。很多旅行社的导游带着团队来到这里,大家总是对跟矿泉水一样清澈的小南湖水啧啧称奇。这里几乎每天都有30万方澄澈透亮的清水源源不断地涌入——这些可是经净化处理的钱塘江引水的“头口水”。



在带队老师的指导下,科考队队员分工合作,进行水样采集。





由于小南湖的湖底底泥少,不够肥沃,且每日的过水量很大,为了增强免疫力,小南湖开辟了水沉植物“试验田”。目前,在南山路沿岸已经设置宽约2.5米,长约200米的围网,这个围网区域,正是小南湖沉水植被种植的“试验田”。


下午,考察队奔赴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开展考察。







据悉,现实施保护的西溪湿地总面积约为11.5平方公里,分为东部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中部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和西部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湿地整体水质已达Ⅱ类以上,透明度0.8米以上,部分区域透明度达到1.2米至1.5米,与西湖的整体水质持平。去年,西溪湿地仅清淤就超过5.7万立方米。接下来,将逐步对西溪湿地内的1000多个池塘进行划分,分区域投放狐尾藻、浮萍、芽孢杆菌等有益水生植物和微生物,形成系统、科学的净水体系,进一步改善西溪湿地整体水质和生态环境。






汇报


8月17日下午,2017杭州青少年“生态治水”科学考察活动汇报仪式在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联欢厅顺利结束。


从8月11日启动至8月17日结束,历时7天。本次科考以“生态治水”为主题,队员前往今年杭州首条生态示范河道——丁桥新城二号港,实地了解工程治水与生态治水的效果。寻访江干区治水办,了解目前杭城逐渐由工程治水向生态治水转变的基本情况;考察永康杨溪水库生态湿地、杭州小南湖和西溪国家生态湿地公园三地环境,分析水质、土壤和生物情况,针对人工湿地、半人工湿地、天然湿地的特点展开研究,尝试得出湿地生态治污的有效策略;考察住宅小区附近河道(古新河)的水质情况,尝试对河道污染源做定性判断并运用生态治水理念提出治理方案。

本次科考选择了三个截然不同的湿地进行水样采集,分析处理得出氨氮、水体浊度等数据,呈现了生态湿地的水质情况与自然湿地的美貌。并对永康杨溪水库一、二期湿地水质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得出结论:一期湿地偏向功能性,二期湿地偏向景观性和生态性,对重金属的吸附效果极好。对古新河的研究发现,经过分管道处理后古新河水质有明显提升,已达到国家三类水标准,但居民区的生活污水对河道水质仍有一定影响,就浊度这一数据显示,上游水质较下游更为清澈。

汇报现场,科考队员利用PPT和视频等形式,对此次科考活动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宣传成果进行了展示。四个科考队队长分别作了汇报总结,少科院院长陈旻宇作汇报小结,并且为本次科考优秀队员颁奖。


汇报会上,与会的领导及专家就本次科考成果、数据研究以及如何宣传推介生态治水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点评。杭州市城管委河道监管中心工程师朱岩和杭州市环保局黄炳元老师对此次科考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并对科考队队员表达了殷切期望。




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部

咨询电话:0571-85821053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